香港前財政司長梁錦松:突破稅制大灣區可以更快速吸引人才

    「能夠突破依家稅嘅問題,香港個稅最高15%,與內地差異很大。如果能夠跟中央拿到同意,拿到大灣區人才證,只交所喺地嘅稅,唔交呢三個地方嘅稅,呢可以把人才點樣更快速吸引呢個系比較具體嘅建議。」 4月9日,南豐集團CEO、香港前財政司長梁錦松喺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粵港澳大灣區」上表示。
    南豐集團CEO、香港前財政司長梁錦松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系有關人才,第二系有關金融中心,第三系有關創新,特别系生物科技,第四系有關民生嘅。

    第一、人才系依家呢個社會,知識經濟、創新經濟里面最重要嘅手段,點樣能夠培養,能夠留住,能夠吸引唔止本地嘅人才,全球嘅人才都系我哋致力去思考。
    第二、用金融中心支持灣區嘅發展。系唔系大灣區里面很多唔同嘅項目,甚至系唔同嘅政府可以喺香港,喺澳門,發行離岸人民幣嘅債券抑或融資。一方面有民間嘅資金可以支持我哋喺大灣區,另外可以推動人民幣嘅國際化,人民嘅國際化系中國喺全球化里面很重要嘅一個舉措。
    第三、創新系新時代嘅最重要嘅推動力。生物科技既IT之後下一步影響推動人類發展嘅一個很重要嘅領域。恰恰喺生物科技里面,香港仲系有點能力嘅。香港依家有4所大學系全球100名之內,香港缺臨床嘅病人,因為有時候香港冇病人,國內有很大嘅市場,有很大臨床領域。
    第四、以前我哋喺香港推動很多香港嘅人到內地,到灣區工作,嚟退休,嚟生活。但系最近我哋睇見陸陸續續返去了,主要佢哋覺得國內嘅醫療佢哋可能覺得仲系唔夠好。如果我哋喺廣東省灣區里面嘅唔同城市定點設立國際醫療實驗區,讓香港嘅醫生國外嘅醫生可以喺實驗區里面嘅醫院診所服務。
    談及中美貿易戰爭,梁錦松指出,唔希望睇見貿易戰,因為貿易戰冇贏家。但系如果真嘅唔幸打起嚟呢個貿易戰,有兩個角度可以想,想一想解放初期,香港起了很獨特嘅作用。如果真嘅系打起嚟,因為香港畢竟系一國兩制,能唔得用一國兩制,因為除咗貿易之外,還有其他嘅無論喺金融、各個方面,仲系要跟國外充分合作,因為全球化系必然嘅趨勢。
    第二,粵港澳大灣區嘅實力和過去比已經很唔一樣,靠內喺動力,包括過去積累嘅人才優勢、市場優勢,我哋着重發展自己嘅事業,貿易戰可能唔會產生嚴重影響。
   —— 以下系發言實錄:
    主持人 馮國經:最大嘅前提就系我哋9+2,11個城市點樣可以有協同效應將呢個大灣區發展出嚟。梁總你商業嘅眼光嚟睇,呢個大灣區有乜可以畀我哋商業嘅好機會?
    梁錦松:首先非常感謝大會畀我呢個榮耀,可以跟三個領導人一起同台講大灣區。我一直都非常關注大灣區,以前冇講粵港澳大灣區,以前就系講呢個系珠江灣區,當時2002年我哋叫推動要建高鐵,當時我哋提出系一個鍾頭可以從香港嘅CBD到廣州嘅CBD,後尾嘅政治形勢能唔得提出嚟,過了16年建好,我代表簽署第一張內地跟香港更緊密嘅協議,證明政府一直喺推動成個大灣區整合。
    大灣區我哋系非常振奮嘅,頭先聽省長、特首和梁司長都談了。粵港澳大灣區我哋嘅功能應該系頭先幾位講者講了系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嘅綜合。香港系國際金融中心,呢個系一國兩制賦予香港嘅很獨特嘅地位。
    東京灣區系先進嘅制造業,喺深圳東莞等周邊地區有全球最好嘅制造業平台,依家要談點樣再往上升。第三個灣區系三藩市灣區,有硅谷,我哋有深圳。大家也了解,三藩市灣區特别系三藩市呢個城市,佢喺美國既波士頓之後系生物科技第二大中心,而生物科技系既IT之後會影響人類最重要嘅一個創新領域之一。等一下我有一個具體嘅建議,點樣推動喺呢個灣區里面嘅生物科技。
    我哋作為商人嚟講系非常之振奮,我有四個具體嘅建議,希望推動呢個粵港澳大灣區嘅發展。 第一系有關人才,第二系有關金融中心,第三系有關創新,特别系生物科技,第四系有關民生嘅。 人才系依家呢個社會,知識經濟、創新經濟里面最重要嘅手段,點樣能夠培養,能夠留住,能夠吸引唔止本地嘅人才,全球嘅人才都系我哋致力去思考。
    人才最會嘅就系時間,梗系我哋三位領導唔使考慮過關嘅時間,我哋仲系要排隊嘅。我經常到深圳開會,喺開會陣如果每天花喺過關嘅時間太久,就影響人才發揮嘅能力。能唔得喺大灣區里面三個地方,甚至如果省長可以跟中央領導講,我哋把台灣納進嚟,四個地方抑或三個地方嘅人才發一個大灣區嘅證,能夠用最新嘅科技過關,用人臉識别,你可以走過去。
    還有一條,能夠突破依家稅嘅問題,我哋知如果到深圳開會,半天就算一天,在內地逗留多183天,就要交國內嘅個稅,我哋香港個稅最高15%,咁嘅差異很大。如果能夠跟中央拿到同意,拿到大灣區人才證,只交所喺地嘅稅,唔交呢三個地方嘅稅,呢可以把人才點樣更快速吸引呢個系比較具體嘅建議。
    有可以吸引更多國外嘅人才到香港,香港系一個很獨特嘅角色,為國家吸引全球嘅人才。因為人才除咗香港要一國兩制,人才中意和人才聚集喺一起,還有就系生活嘅方式。香港可以提供咁嘅生活方式。有關人才點樣集聚,能夠喺灣區里面流通。
    第二,點推進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用金融中心支持灣區嘅發展。系唔系大灣區里面很多唔同嘅項目,甚至系唔同嘅政府可以喺香港,喺澳門,發行離岸人民幣嘅債券抑或融資。一方面有民間嘅資金可以支持我哋喺大灣區,另外可以推動人民幣嘅國際化,人民嘅國際化系中國喺全球化里面很重要嘅一個舉措,但系點樣推動我覺得用大灣區嘅立案人民幣債券可以推動呢方面嘅發展。
    第三,創新,創新系新時代嘅最重要嘅推動力。生物科技既IT之後下一步影響推動人類發展嘅一個很重要嘅領域。恰恰喺生物科技里面,差唔多每一個地方都走喺前面。香港仲系有點能力嘅,我哋有幾個科學家,我覺得系有機會拿到諾貝爾獎。香港缺乜?香港我哋依家有4所大學系全球100名之內,香港缺臨床嘅病人,因為有時候香港冇病人,國內有很大嘅市場,有很大臨床領域。
    點把兩個方面合起嚟,我哋系9個城市,2個特區,3個關稅區,我嘅建議系能夠用河套嘅地區,如果香港河套立法會還有很多話要講,如果喺國內河套嘅地區,能夠用一線、二線嘅方法方法,香港嘅個稅加香港嘅醫生可以過了一線但冇過二線,等同喺香港,用香港嘅知識產權保護。喺河套地區里面吸引國際嘅實驗室跟醫院設立生物科技科研機構,讓國內嘅病人、國內嘅醫生、國內嘅科學家進入河套地區。
    進去除咗病人跟科學家以外,還有兩個科學系需要,一個系動物,動物檢疫過關很論盡。另外系人類嘅組織,點樣喺河套地區作為一個生物科技嘅特區可以結合香港跟內地,特别系灣區里面嘅科學家醫生、病人發展生物科技,呢個系第三個建議。
    第四,民生問題。以前我哋喺香港推動很多香港嘅人到內地,到灣區工作,嚟退休,嚟生活。但系最近我哋睇見陸陸續續返去了,主要佢哋覺得國內嘅醫療佢哋可能覺得仲系唔夠好。如果我哋喺廣東省灣區里面嘅唔同城市定點設立國際醫療實驗區,讓香港嘅醫生國外嘅醫生可以喺實驗區里面嘅醫院診所服務。
    醫生可以喺國內職業,點解冇很多喺國內職業,國內依家除咗喺港大深圳醫院可以用香港嘅葯都系用國內嘅葯。很多國外先進嘅葯,依家也唔得喺國內為國內嘅居民服務,包括免疫療法抑或基因療法,香港可以用。
    非常好,我哋也參與國內醫療養老,還有喺全球投生物科技,我哋非常期待。可以推動灣區里面醫療嘅服務提升,也可以進一步融合喺灣區里面居民嘅嚟往和居住,多謝各位。
    主持人 馮國經:依家每天我哋嘅報紙上都睇到,可能有一個貿易嘅戰爭,我哋每個人都希望冇呢類嘅嘢發生,可系我想問,如果真正有呢個貿易戰爭發生,對我哋大灣區有乜影響呢?對在座各位想嘅方向,想嘅具體辦法有冇改變?
    梁錦松:跟大家一樣,我哋唔希望睇見貿易戰,因為貿易戰冇贏家。但系如果真嘅唔幸打起嚟呢個貿易戰,有兩個角度可以想,想一想解放初期,香港起了很獨特嘅作用。如果真嘅系打起嚟,因為香港畢竟系一國兩制,能唔得用一國兩制,因為除咗貿易之外,還有其他嘅無論喺金融、各個方面,仲系要跟國外充分合作,因為全球化系必然嘅趨勢。
    如果真嘅系有很嚴重嘅矛盾,系唔系可以多用香港,包括多用港幣,包括很多國際上嘅清算,能唔得用香港嘅市場,呢個系第一個角度。 第二,如果真嘅系咁嘅話,因為畢竟頭先講嘅粵港澳大灣區,依家跟解放前實力唔一樣,靠我哋自身內喺嘅動力包括我哋已經積累嘅人才,市場嘅優勢,我哋就着重發展自己嘅事,因為呢個灣區動力已經有了,再加上成個國家,加上周邊,影響嘅可能冇以前咁嚴重。

參考資料:財經網

相關推薦:
梁振英指香港與內地命運與共 應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特朗普中美貿易戰背後:扼殺中國科技力量嘅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