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將有一批實質性項目落地

 經過2017年嘅醞釀,粵港澳大灣區或將喺2018年迎嚟實質性嘅進展,近日如火如荼地開展嘅兩會亦對高度聚焦了粵港澳大灣區嘅建設。
    2018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呢個系「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二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提及嘅「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喺2018年嘅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升級為內涵更全面嘅「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研究編制」亦被「出台實施」    嘅最新講法攞代,並首次與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並列,被放喺區域經濟戰略部分。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發言人早前表示,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嘅《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後將正式公布。
    分析人士預測,經過2017年嘅醞釀,預計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嘅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將喺2018年迎嚟實質性嘅開啟,將會有一批實質性嘅項目落地。
    ——大灣區建設將獲更廣泛支持
    相較於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嘅表述有所調整。其中,兩個細節嘅變化富有深意。
粤港澳大湾区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光南表示,隱去「城市群」三字,單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預示着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嘅支持將會系更加全面嘅,范圍更廣、力度更大。
    佢表示,城市群建設主要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同產業布局;而粵港澳大灣區嘅發展唔僅僅需要依靠前者,仲需要社會管理、生態環境、人文交流等方面嘅推進。呢D都將成為未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嘅重要看點。
    喺談及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嘅同時,今年嘅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強調「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喺香港簽署。該協議文本嘅簽署方包括國家發改委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框架協議》初步擘畫了「粵港澳大灣區」未嚟嘅面孔——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    界級城市群」,建設更具活力嘅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嘅優質生活圈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嘅示范區。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並列,被放喺「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進行強調。
   「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就承擔着探索區域協同發展嘅任務,」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講,「喺廣東內部,珠三角地區與粵嘢北地區發展唔平衡;香港、澳門與珠三角地區嘅發展又唔平衡,都需要通    過區域協同嚟解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嘅經濟規模同要素集聚嘅密度,已經具備發展灣區經濟、推動區域平衡發展嘅基礎。」
    佢強調,喺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嘅同時,自貿試驗區改革已經攞得階段性進展。喺已成型嘅經驗基礎上,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喺更高起點進行探索建設。
    仲指出,相比京津冀地區同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嘅特別之處在於連接港澳,與中國嘅全方位開放相關。呢將有力支撐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嘅廣泛傳播。
    ——粵港澳合作加速
    抵注意嘅系,2018年嘅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一改之前「研究編制」、「科學規劃」嘅講法,代之嘅系「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張光南認為,前述規劃文件嘅出台,將促進官方推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嘅具體行動。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更多系宏觀層面、框架性層面嘅醞釀同明確;而2018年隨着規劃文件嘅出台實施,將有一批落地項目推進。
   「因為規劃文件會制定時間表、會有具體要求,會畀政府考核,政府需要依據規劃文件推進。」佢講,「呢將使得2018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里程碑式嘅年份。」
    市場普遍期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質性開啟之後,能通過機制體制嘅創新,暢通資本、人才等要素喺粵港澳之間嘅流動。今年全國「兩會」,不乏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嘅代表委員。呢些代表委員關注嘅重點,系喺「一國    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嘅背景下,點樣推動粵港澳城市之間嘅協同效率。
    改革開放之初,基於「前廠後店」模式,粵港澳三地有較好嘅經濟合作。時至今日,香港系全球知名嘅國際金融中心同國際航運中心,澳門系國際化嘅城市,珠三角地區則系制造業重鎮同新興嘅科技創新陣地,三地依然    有產業互補、合作互利嘅基礎。但囿於行政壁壘以及市場化程度不一,粵港澳三地要素流動仍存在唔少阻力。
粤港澳大湾区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以科技創新為例,指出港澳優質高校眾多,研發能力強,但缺乏產業化嘅市場;深圳有科研成果轉化嘅市場環境,卻缺乏一流大學;廣州高等教育規模巨大,卻難以留住全部本地高校    培養嘅人才。呢三大超級城市有優勢、有短板嘅格局,也同樣反映喺珠三角其佢城市,呢需要加強城市之間嘅協同,打破行政壁壘,發揮各自嘅優勢。
    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城市均喺機制體制創新方面勤力。截止到目前,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已全部提出其喺粵港澳大灣區嘅城市定位,以及與港澳合作嘅具體策略。例如,廣州南沙計劃於2018年上半年啟動建設    粵港澳深度合作區,並於2020年建成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主要城市嘅「半小時交通圈」。
    申明浩指出,目前,港珠澳大橋亦有具備通車條件,同時珠三角城市之間嘅城際軌道交通、地鐵線路亦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喺交通聯系上將越嚟越緊密。隨着機制體制創新嘅深入,粵港澳合作互利將迎嚟更加深化嘅時代。
    江門5位全國人大代表計劃向大會提交9份建議,涉及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建設。(摘自南方日報)
    大廣海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大廣海灣」)地域廣闊,開發強度低,自然資源、華僑資源豐富,系國務院「蓋章戳印」嘅粵澳合作平台,更系珠江西岸一塊發展沃土。點樣更好地發揮呢塊「黃金區域」嘅作用,將其打造    成為承載國家和省戰略任務嘅重要載體?
    黃達昌准備提出《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打造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國家級平台嘅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希望大廣海灣能探索新時期體制機制和粵港澳合作模式嘅創新,得到了劉    毅在內其他4名代表附議。
    大廣海灣有優質嘅深水岸線,《建議》因此提出咗「將大廣海灣納入自由貿易港建設規劃」嘅想法,希望國家喺研究制定力度更大嘅改革開放舉措陣,能充分考慮到大廣海灣,將其納入自由貿易港嘅建設規劃,重點發展    新型金融、海洋醫葯、高端裝備制造、旅游休閑等產業,喺生產、貿易、金融等方面實施全方位嘅關稅自由政策,建設成為我國開放型金融、海洋經濟、先進制造業嘅重要發展基地。
    此外,《建議》提出,希望國家支持喺大廣海灣內規劃建設粵港澳合作機制創新試驗區。喺江門與港澳已建立良好合作嘅基礎上,代表們建議國家支持將銀湖灣濱海新城打造成為粵港澳合作機制創新試驗區,進一步攞消    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嘅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范圍等准入限制;探索喺新城工作、居住嘅港澳人士社會保障與港澳有效銜接;支持江港澳公共服務共享體系建設,促進與港澳喺社會管理與法治環境方面嘅對接;值澳    門回歸廿周年嘅契機,研究依托銀湖灣濱海新城開展「全國人大授權,港澳自主開發」嘅深度合作模式。

相关推荐:
香港凈化海港計劃獲詹天佑獎
港珠澳大橋全線通車將於18年第二季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