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完成達氏鱘子三代苗種繁育

  香港新聞網4月16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經過持續努力,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與四川省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的聯合科研團隊日前成功完成達氏鱘子三代苗種繁育。這表明人工保育工作取得新進展,對達氏鱘今後的自然種群修複及未來的養護利用意義重大。

  國家一級保護魚類達氏鱘又名長江鱘,為長江中上游特有珍稀定居性鱘魚。近年,受水工建設、濫捕濫撈等人類活動影響,達氏鱘栖息地質量不斷惡化,自然種群顯著衰退,在2000年以後喪失了自然繁衍能力。近年來的監測結果表明,達氏鱘野生個體已稀少,處於滅絕邊緣。

  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杜浩介紹,為了挽救這一珍稀魚類,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長江水產研究所和四川省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開展達氏鱘收集蓄養和物種保護研究。1998年,蓄養的達氏鱘人工繁育實現突破;2003年-2007年,子一代苗種繁育達到3-10萬尾/年規模;2007年-2013年,子二代繁殖技術實現突破,同時子一代繁育規模可達50萬尾/年;2012年-2015達氏鱘子二代的人工繁殖技術進一步成熟,繁育規模可達300萬尾/年;2018年初次取得子三代苗種繁育成功。

  經過多年人工蓄養,達氏鱘人工群體初具規模。目前,兩所共有6齡以上子二代成體1000餘尾。其中,通過近年營養調控、性腺發育跟蹤監測和生態調控等技術措施加強對子二代群體的強化培育和監控,有10餘尾雌魚和40餘尾雄魚成熟。

  杜浩說,2018年3月27日和4月5日,科研人員共對6組達氏鱘子二代親鱘實施人工催產,成功催產雌鱘2尾,雄鱘5尾,獲得受精卵約9萬粒。4月3日起,6萬餘尾達氏鱘子三代仔魚開始陸續孵出。至14日,這批仔魚已平安度過了早期死亡高發期,生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