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類黏膜病
潰瘍類黏膜病 口腔潰瘍,是最常見的黏膜病,雖然是個小病,但是它強烈影響人的狀態,因為它非常疼,吃飯、刷牙,甚至說話都疼。
有的人甚至會終身反復出現口腔潰瘍。
長潰瘍的時候簡直痛不欲生,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圖4-1最常見的黏膜病——口腔潰瘍 1.復發性口腔潰瘍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病因至今也沒有找到,在浩瀚的病因假說中,我們來找找口腔潰瘍發病原因的蛛絲馬跡。
1)口腔潰瘍和個人的體質有關系,有的人天生容易長潰瘍,而有的人天生不容易長。
中醫裏講,陰液虧損導致陽亢假像的人,容易長口腔潰瘍,所以採用滋陰藥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常見的口炎清顆粒就是這種類型的中藥。
當然還有一種真性陽亢的人也可能出現口腔潰瘍。
除了去看中醫以外,還有很多免疫調章藥可以用來調整體質,對於潰瘍的改善可能會有幫助。
2)口腔潰瘍和心理狀態有極大的關係。
我們把很多黏膜病和皮膚病都叫作心身疾病,意思就是心理狀態會顯著影響身體的狀態。
比如要考試了、年底要考核了,壓力大了,就會出現口腔潰瘍。
一旦考試過去了,壓力沒了,休息好了,幾天之內潰瘍就會好。
所以好好休息,放鬆心情,是口腔潰瘍最好的治療方式。
針對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生,不經常發作的潰瘍可以不用治療,疼痛的話可以局部用藥和用漱口水漱口,嚴重的反復發作的潰瘍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最好去醫院進行診治。
治療原則有兩條:
一是縮短潰瘍的發作週期
;二是延長潰瘍的發作間期。
長潰瘍的時候讓它快點兒好,儘量延長不長潰瘍的時間。
免疫調章、滋陰降火就是延長潰瘍週期的方法,可以去看中醫進行調理。
潰瘍的另一個治療原則是減少潰瘍疼痛,促進潰瘍癒合。
首先,刷乾淨牙是必須的,因為口腔衛生是潰瘍癒合的局部因素,食物殘渣刺激潰瘍局部可以導致癒合延遲。
其次,潰瘍局部塗抹糖皮質激素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很多潰瘍膜、潰瘍貼中都含有糖皮質激素,有助於潰瘍的快速癒合,有些潰瘍糊劑中還含有中藥成分,帶來清涼感的同時明顯緩解疼痛。
最後,口腔鐳射照射潰瘍面對減輕潰瘍疼痛,加快潰瘍癒合非常有效。
民間有各種偏方治療口腔潰瘍。
有些人在潰瘍面撒鹽撒糖,有些人吃獼猴桃,有些人含漱白酒,有些人把維生素C片直接壓在潰瘍面,有些人吃消炎藥,有些人喝濃茶水……有些貌似很管用,但都不是靠譜的辦法。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消炎藥對口腔潰瘍沒有任何幫助;
其次,高濃度的任何溶液,維生素C溶液、糖水、鹽水對口腔潰瘍都沒有作用,反而會增加潰瘍面的疼痛,燒灼潰瘍面的黏膜,甚至造成更大的潰瘍。
我曾經在臨床上見到一個神奇的大潰瘍病例:患者下唇內側可見3cm×5cm大潰瘍面,仔細詢問了病史,才知道原來在下唇內側只是一個小潰瘍,患者把維生素C片放在潰瘍面上,結果潰瘍越來越大。
因為下唇內側的口腔前庭很少會有唾液進入,高濃度的維生素C燒灼黏膜不僅讓潰瘍無法癒合,還產生了更大的潰瘍。
而治療方法則是用清水漱口,降低局部藥物的濃度,幾天以後潰瘍就癒合了。
所以千萬不要把維C片直接放在潰瘍面上!
2.創傷性潰瘍 看到創傷性潰瘍這幾個字,我們立刻就可以理解,這種潰瘍是由於創傷導致的,也就是說有東西劃破我們的黏膜造成的潰瘍。
治療方法也很明確:消除這些創傷,潰瘍很快就可以癒合。
哪些人群和哪些東西可以造成創傷性潰瘍呢? 易發創傷性潰瘍的人群,一類是嬰幼兒;一類是老年人。
出現在嬰幼兒上齶後部的潰瘍,多半是由於長期吮吸手指或者不合適的人工安撫奶嘴造成的。
讓孩子改正吮吸手指的不良習慣,或者換用柔軟的人工安撫奶嘴,潰瘍很快就可以癒合。
還有一種潰瘍好發於舌系帶,舌系帶就是舌頭下麵連著口底的一條纖維。孩子剛剛長出來的下前牙可能比較鋒利,下前牙就很容易對舌系帶造成損傷。
如果舌系帶較短,把舌系帶剪斷修整一下,潰瘍很快就會癒合。
老年人口腔裏牙齒的情況比較複雜,很多重度磨耗的牙齒,也有很多帶尖銳鉤子的各種假牙,甚至各種殘根殘冠過於鋒利,都可能劃傷黏膜。
相應的治療就是除掉殘根殘冠,不能耐受拔牙的老人需要把鋒利的牙尖磨圓鈍,防止劃傷黏膜。
3.癌性潰瘍 上面提到的潰瘍可以發生於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但是每次潰瘍的位置都不一樣,不會在一個位置反復潰瘍,癒合後基本不會留下瘢痕。
這些潰瘍都是小事兒,因為無論發生多少次潰瘍,復發性口腔潰瘍這種疾病永遠不會癌變! 但有一種潰瘍,單個潰瘍在一個位置長期不癒合,這就需要警惕了,有可能是腫瘤生長導致的潰瘍。
如何鑒別普通的口腔潰瘍和癌性潰瘍呢?癌性潰瘍一般發作超過了兩周都不癒合,另外這種潰瘍是因為深部的組織發生了癌變才導致表面的潰瘍產生,我們用手感受一下潰瘍的基底,如果是柔軟的、可以移動的黏膜,那麼就基本確定只是普通的潰瘍;如果潰瘍的基底有硬結,並且不能移動,位置固定,那麼這個潰瘍不太好,建議趕緊去醫院進行檢查。
4.其他潰瘍 還有一些潰瘍是全身疾病在口腔中的反映,我們需要關注一下我們身體的其他部位是否也有潰瘍,眼睛是否有不舒服的症狀,如果同時有這些症狀,就要懷疑是否有全身疾病,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