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推動多領域模式創新

  香港新聞網4月29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近年來,隨着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汽車、移動通信、物流、語言翻譯、安保等諸多領域不斷涌現新業態、新模式,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

  “就像互聯網浪潮給人類社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樣,已經嶄露頭角的人工智能即將掀起新一波浪潮,也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創造無限的機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在“2018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說。

  司機駕車抵達目的地後,只需輕輕點幾下觸屏,或通過語音下達指令,汽車就能自動駛入停車位,且前後左右準確留有不小於40釐米的空間;車內沒有了密密麻麻的控制按鈕,代之以一塊類似平板電腦的觸摸屏,且車主可以使用手機在車外進行遠程操控……這是小鵬汽車新上市的G3智能電動汽車。

  “3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8個攝像頭、23個智能感應設備遍佈在車體的各個角落,為自動泊車和行車安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說。

  搭載了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970人工智能芯片的榮耀10手機,讓普通人也能拍出“攝影師水平”的照片。

  “這款人工智能手機深度學習了專業攝影師的拍攝經驗,可以區別處理人物、動物、汽車、建築、花草等22類標簽,以及500多個場景,從而讓照片中的人、物都清晰可見、明暗有度。”榮耀總裁趙明說。

  把手機攝像頭對準要翻譯的外文文字,屏幕上瞬間就會跳出對應的中文。由有道公司研發的智能翻譯器不僅實現對107種語言熟練翻譯,還採用了增強現實(AR)技術,可以實現“視覺翻譯”,看懂國外的路牌、商品標簽等不再是難題。

  大型企業傳統上雇傭保安負責出入人員管理,效率低且易出差錯。阿里巴巴旗下釘釘智能辦公平臺的智能前臺裝置能在3米內僅用0.6秒對出入人員進行人臉識別,且可以同時識別行走中的多個人,對未錄入數據庫的陌生人及時向公司發出提示和預警。

  人工智能技術還被廣泛應用在零售領域。由上海邁外迪網絡科技公司研發的智能攝像頭可以在超市、商店內記錄顧客的行動軌跡,從而發現店內的熱點區域,以及經常被顧客觸碰的熱門商品,並可以把蒐集的數據上傳至後臺的大數據分析中心,從而得出更為完整的顧客行為分析模型,為商家提供決策依據。

  中國人工智能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短板有待補齊。

  李開復認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最急需的就是專業人才,目前只有少數大學開設人工智能課程且不夠成熟。為此,創新工場聯合教育部、北京大學推出了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預計五年內將培養出500名教師和5000名學生。

  科大訊飛創始人胡鬱表示,產學研結合還不夠緊密是制約當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大因素。根據科大訊飛的發展經驗,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成立聯合實驗室,從源頭解決科研項目產業化問題,是一個比較有效的途徑。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去年7月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要從財政、金融和社會資本等多方面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並在法律法規、勞動力培訓等多方面制定詳細的保障措施。力爭到2030年,使中國人工智能的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