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點燃中國青年多語種學習熱情

  香港新聞網4月23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義烏的工廠負責人,如何同阿塞拜疆的客商協商簽約?立陶宛交響樂團的領隊,怎樣同上海的演出機構負責人洽談合作表演?隨着“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語言互通成為“開路”的關鍵。通過高校教育、在線自學,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正積極學習“一帶一路”沿線語種。

  19日,中國在線教育平臺之一滬江網校發佈《2018多語種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中,俄語、泰語、阿拉伯語學習熱度提升最快,“一帶一路”建設對多語種學習的影響日漸顯著。

  據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共有53種官方語言,而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時,中國高校外語專業招生的語種只覆蓋其中的20種。近年來,隨着沿線各國的商務、文化交流增加,社會對掌握多語種的複合型人才需求提高,高校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語言的覆蓋越來越廣。

  2017年高考前,在教育部公佈的最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新增小語種專業達20多個,絕大多數分佈在“一帶一路”沿線。北京外國語大學僅2017年就新增白俄羅斯語、庫爾德語等11個非通用語言,以更好地向“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在高校資源不能覆蓋之處,仍然有大量學習“一帶一路”小語種的需求。因此,在線教育成為了一種新的補充形式。

  “在中國,即使是小鎮上都會有英語教師,但是如果身在二三線城市,由於學習需求相對分散,很難找到小語種的優質教學資源。”滬江網校CEO唐紅浙介紹,小語種教學的在線化程度明顯高於其他語種,從某種程度上補充了教育缺口。

  同時,中國在線多語種學習者群體也正在不斷年輕化。滬江網校多語種事業部總經理張靜介紹,2015到2017年,中國“95後”學習用戶總人數佔比從原來的19%猛增至35%,“90後”用戶數超過50%,成為整個多語種學習主力軍。這類群體更易接受在線學習的方式,同時善於利用多種資源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

  “剛學習阿拉伯語時,我報名了線上的一對一培訓班,既打好了語言基礎也不影響日常工作;之後就一邊利用各種在線資料自學,一邊在工作中鍛鍊。在線聽力網站、阿拉伯語電視節目等都是我的學習資源。”在浙江義烏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浦浩輝表示,自己雖不是阿拉伯語專業出身,但目前在工作中同客商進行基礎交流已經沒有問題。

  此外,根據滬江網校公佈的數據,不少地區的小語種在線學習種類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跨國交流的地域性需求:黑龍江哈爾濱用戶大多學習俄語,義烏用戶大多學習阿拉伯語,廣西南寧用戶大多學習泰語……

  “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第二外語市場能夠達到300億元以上的規模,而政策支持下的‘一帶一路’貿易、跨境電商發展等是最主要的利好因素。”張靜說。(完)